颈淋巴结肿大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HuashanlabCaseStu [复制链接]

1#

患者,女,49岁,因“胃癌术后7月,头晕头痛2月”入院。患者年1月起出现中上腹胀痛伴后背不适。拟“胃炎”治疗无效,腹痛加重,年3月查胃镜示胃体肿瘤,活检示:(胃体大弯)中-低分化腺癌。CT示:胃体部占位伴邻近胃周淋巴结转移可能。肝脏多发低密度灶,考虑肝转移瘤可能。盆腔少量积液。血CA:U/ml;AFP及CEA均在正常范围。3月下旬及4月18日行奥沙利铂+氟尿嘧啶行2次化疗。5月中旬查血CA降至.98U/ml。CT提示:胃体部占位伴邻近胃周多发小淋巴结,较前CT范围略缩小。胃周淋巴结体积缩小及数目稍减少;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较前大致相仿。盆腔少量积液较前略减少。5月18日行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(BillrothII式吻合)。病理:胃体大弯侧浸润型中-低分化腺癌(Lauren分型:肠型),癌组织面积3.0x1.5cm,癌组织侵及胃壁浆膜层。脉管内见癌栓,神经见癌侵犯;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累及;小弯侧找见淋巴结6枚。幽门下找见淋巴结13枚,共19枚,均未见癌转移(0/19)。大弯侧找见淋巴结8枚其中3枚见癌转移(3+/8)。幽门上未找见淋巴结。C-erbB-2(1+)。Ki-67(40%+)。术后一月复查血CA降至正常(9.88U/ml);术后年6月至10月7日行原方案(奥沙利铂+氟尿嘧啶)化疗5次。每次化疗呕吐10天左右好转。最后一次化疗后出现严重脱发。年10月下旬起出现头晕及轻度头痛,偶有眩晕、视物重影、耳鸣、纳差及呕吐。11月上旬复查血CA仍正常。腹部CT示:肝内低密度灶较前相仿。双侧颈动脉、静脉及椎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。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。年12月中旬起头晕及头痛等症状明显进行性加重,并出现听力进行性下降。12月21日曾出现2次晕厥,一次伴有抽搐1-2分钟。复查头颅MRI增强示:双侧面听神经明显强化;右侧额顶部及双侧颞部部分软脑膜可疑强化;转移性病灶可能大。入我院急诊予口服丙戊酸钠并予静滴甘露醇。患者未再发生癫痫,但头痛仍在加重。给予口服曲马多后头痛有缓解。

神志清,推入病房,听力基本丧失,说话语音清晰,条理清楚。颈软,无明显抵抗,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存在。皮肤巩膜无*染,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。头颅无畸形,五官端正,颈软,气管居中,甲状腺无肿大。两侧呼吸运动正常对称,两肺呼吸音清晰,未闻及明显的干湿罗音。HR:80次/分。心律齐,各瓣膜区病理性杂音未闻及。腹部可见手术瘢痕,愈合可。腹平软,无压痛反跳痛,移动浊音(-),肝脾肋下未触及。双下肢无水肿,膝反射对称,NS(-),双上肢肌力5级,双下肢肌力4级。

MRI示:双侧面听神经明显强化;右侧额顶部及双侧颞部部分软脑膜可疑强化;转移性病灶可能大。

头颅MRI:侧脑室及四脑室脑脊液流动曲线一致,三脑室与侧脑室及四脑室脑脊液流动曲线不完全一致,请结合临床。软脑膜增厚强化,转移可能,请结合其他检查。

骨扫描: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肿瘤骨转移征象。右肩关节放射性增高,退行性改变可能。

CT示:两肺纹理增多,双肺下叶背侧胸膜粘连增厚。胃部术后改变;肝内多发无强化低密度灶,考虑囊肿可能大。盆腔CT增强未见明确异常。

B超:肝区回声粗,内科肝病可能,肝多发囊肿。胆、脾、胰、双肾、膀胱、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。双输尿管未见扩张。双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。双侧颈部、双侧锁骨上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。

腰穿:见白色脑脊液喷出,未测压

外观:送检透明清亮脑脊液约1.5ml,

计数:有核细胞数:70*10^6/L,红细胞:0*10^6/L,

潘氏试验:阴性,

分类:肿瘤细胞:71%,成熟淋巴细胞:29%

酶标:CK广:(++),CEA:(+++),Villin:(+/-),Ki67:60~80%(+)

印象及意见:大量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浸润,结合酶标,腺癌,符合胃肠道来源。

形态特征:核质比高,核偏位,瘤状突起,蕾丝样突起,核仁明显,核分裂象易见。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瑞氏染色倍

CEA倍

CK广倍

Ki67倍

Villin倍

脑脊液糖:4.00↑mmol/L,脑脊液蛋白:0.36g/L,脑脊液氯化物:mmol/L,血糖:10.41mmol/L

血脑脊液

SCC:2.90ng/mL2.90ng/mL

AFP:2.06μg/L1.99μg/L

CEA:1..51

CA:19.47U/ml19.29U/ml

CA:4.65U/ml4.70U/ml

CY:1.35ng/ml1.33ng/ml

CA:37.45↑U/ml37.47U/ml

CA:5.85U/ml,5.83U/ml

NSE:15.01ng/ml12.87ng/ml

脑膜癌病属于晚期恶性肿瘤,其预后较差。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是脑膜癌病诊断的金标准。这对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但仅仅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很难确定脑膜癌病的原发灶,免疫组化具有快捷、经济、特异等优点,尤其是转移性腺癌,因为有的抗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器官特异性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以使脑脊液细胞背景清晰、肿瘤易识别、标本易保存,因而已经成为脑脊液细胞学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,脑脊液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,不仅可以明确诊断,还可以是脑脊液细胞学的强大支柱。

检验→临床体液→脑脊液细胞学

如需加做酶标、改良抗酸染色,请联系检验科细胞室-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